11.22.2007

巴別塔之犬


看完之後,總覺得是自己期望太高
當然其中處處充滿著隱喻和對比,人物角色甚至於是他們的名字
自拆字加字而從中透露出的單字,在本書中卻好像也可以描繪著這一個人
當然這種拆解和本身當事人的情緒也有關連
主觀最為重要

我們可以彼此相愛,但並不等於我們可以互相了解

沒有人可以完全懂得另外一個人
甚至於是自己也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
認同和了解這字眼,本身太難

保羅在老婆死後試圖去了解她
“為什麼”自死後開始湧出
那些平日不會留意出的資訊一切都鮮明了起來
不是不存在,只是選擇性記憶
蛛絲馬跡串連了起來,記憶中的那女人卻好像不再是同一個人了
但其實一直都是,但保羅選擇視而不見

而保羅本身又何嘗是他自己認為的這個樣子呢
甚至說是蘿麗,又有誰不是任意將自己的想法投射在上面
情感本身的來源,甚至可以說是和人類完全不同的
縱然目睹事件發生,縱然又有再多想說的,人類自己建立的管道又真的適合?


語言本身便是第二道謊言了
一再複述也只是更加扭曲事實罷了

沒有留言: